被司法机关彻底查清的欧比特(OURBIT)交易所诈骗案,以涉案 4.6 亿元、3 万人受骗、34 人获刑的惨痛代价,成为虚拟货币诈骗的典型样本。其精心设计的 “包装 - 诱骗 - 操控 - 收割” 全链条套路,暴露了非法交易平台的犯罪本质,值得逐一拆解警示。
第一步:虚假包装,打造 “合规假象”
诈骗团伙 2020 年 6 月设立平台后,首要动作便是伪造 “国际合规” 身份。对外宣称 “新加坡注册”“持有美英金融牌照”,抛出 “首创交易 0 滑点”“全新止盈止损” 等技术噱头,甚至参照比特币真实价格伪造 9 种虚拟货币的 K 线图,让封闭的虚假交易系统看起来与国际市场无缝衔接。这些包装精准击中投资者对 “合规性” 的顾虑,成为骗局的 “敲门砖”。
第二步:多层诱骗,编织 “盈利陷阱”
平台通过 “代理 + 导师” 模式精准围猎受害者。商务部门以高额分成发展一级代理,再层层裂变下级代理,代理们虚构 “资深投资人” 身份,在微信群发送虚假盈利截图,配合 “托儿” 附和营造赚钱氛围。更有诈骗分子化身 “投资老师”,诱导用户加杠杆交易 —— 受害者梁某回忆,起初小幅盈利让他放松警惕,追加投资后却遭遇连续亏损,最终 300 多万元血本无归。这种 “先甜后苦” 的话术,让近 3 万人在一年内先后入局。
第三步:数据操控,实现 “对赌收割”
欧比特本质是 “用户 - 平台对赌盘”,与外部市场无任何真实交易关联。技术部门通过后台制造 “插针” 行情 —— 价格瞬间剧烈波动后迅速回落,直接触发用户止损线爆仓;还故意设置 “滑点”,让成交价格与挂单价格产生差距,变相蚕食资金。对极少数盈利客户,平台直接锁定账号或封禁,彻底断绝提现可能。这套操控手段让平台对赌胜率大幅提升,受害者亏损成为必然。
第四步:法律终局,团伙全员获刑
2025 年,湖北省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,该团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交易,已构成诈骗罪。34 名成员根据角色不同,被判处三年至十二年不等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,判决均已生效。法官特别指出,即便被告人辩称 “用户自愿对赌”,仍难逃法律追责,虚拟货币交易不受保护的属性,让受害者维权难上加难。
此案警示:任何宣称 “境外合规”“稳赚不赔” 的虚拟货币平台,本质都是诈骗工具。面对社交群组的盈利诱惑、平台的专业包装,务必牢记 “高收益即陷阱”,坚守合规底线方能避免沦为下一个受害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