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查询 “Moodeng 币官方合约地址”,首先需直面关键事实:截至 2025 年 10 月,在以太坊、Solana 等主流公链的区块链浏览器(如 Etherscan、Solscan)中,均未检索到 “Moodeng 币” 对应的官方合约地址;CoinGecko、CoinMarketCap 等权威行情平台也无该代币的收录信息,甚至连项目白皮书、发行方资料等基础信息均处于 “零公开” 状态。这种 “合约地址缺失 + 信息真空” 的特征,直指其可能是虚构的诈骗工具,而非具备真实价值的加密代币。
合约地址本是加密代币的 “身份凭证”,但 Moodeng 币的缺失恰是诈骗套路的典型特征。正规加密代币(如 USDT、ETH)会在官方网站、GitHub 仓库显著公示合约地址,用户可通过区块链浏览器核查合约权限、流通总量等关键信息 —— 例如 PEPE 币上线时便公开合约地址并销毁 LP 代币,以此证明去中心化属性。而 Moodeng 币的 “无合约地址” 状态,与沈阳铁西警方披露的虚拟货币诈骗套路高度吻合:诈骗分子往往虚构代币名称,却不提供可验证的合约地址,仅通过社交平台散布 “高收益” 噱头,诱导用户下载虚假 APP 交易。
更危险的是,若有人向你提供 “Moodeng 币合约地址”,大概率是钓鱼陷阱的第一步。这类虚假合约地址通常与诈骗平台绑定,当用户通过该地址转账 “充值” 后,资产会直接流入诈骗分子控制的钱包,而非真实交易池。正如新华社曝光的案例所示,不法分子常伪造代币合约与虚假交易界面,以 “跨境资产配置” 为幌子诱骗转账,实则资金全程处于其私人掌控中。此前便有类似 “无名代币” 诈骗案,受害者按对方提供的 “合约地址” 充值后,平台显示 “资产到账” 却无法提现,最终发现地址关联的是诈骗分子的私人钱包。
辨别此类骗局需严守 “三重验证” 原则。其一,查合约真实性:任何正规代币的合约地址均可在公链浏览器检索,且会显示 “已验证合约” 标识,无此标识或检索无结果的必为虚假代币;其二,验项目资质: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发行方信息,宣称 “境外注册” 却无具体资质的多为空壳骗局;其三,防渠道陷阱:拒绝从微信群、陌生链接获取 “合约地址”,正规项目仅在官方网站、权威社区公示关键信息。
需特别提醒:我国已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,参与此类交易不仅不受法律保护,更易沦为诈骗受害者。Moodeng 币的 “官方合约地址缺失” 并非偶然,而是诈骗分子规避监管、掩盖骗局的刻意设计。对待此类 “信息空白” 的代币,唯一安全的选择是 “不查询、不转账、不参与”,切勿被 “高涨幅” 噱头迷惑,守住财产安全底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