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TH 是什么币?技术属性、市场幻象与非法风险全解析

 

询问 “ETH 是什么币”,需首先厘清三重核心认知:ETH 即以太币,是以太坊区块链平台的原生加密代币,兼具 “技术媒介” 与 “投机标的” 双重属性;其近期市场价格虽大幅上涨,但背后暗藏高波动风险与精准诈骗;更关键的是,我国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,参与 ETH 相关交易均面临财产与法律双重危机。

从技术本质看,ETH 是以太坊生态的 “燃料与资产载体”。以太坊作为开源的智能合约公共区块链平台,由 Vitalik Buterin 于 2013 年提出,而 ETH 是该平台运行的核心媒介。一方面,它是 “交易手续费” 的支付工具 —— 用户在以太坊上部署智能合约、转账或使用 DApp 时,需支付 ETH 作为 “Gas 费”,用于激励节点维护网络安全;另一方面,它可作为资产凭证在市场流通,类似比特币但功能更多元,支持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质押、借贷等复杂操作。2025 年 5 月的 Pectra 技术升级后,以太坊进一步降低了 Gas 费用、提升了质押上限,增强了网络灵活性,这也成为其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。

从市场表现看,ETH 的 “高涨幅” 背后是极致风险。2025 年以来,ETH 价格从 4 月低点 1385 美元飙升至 4200 美元以上,半年涨幅超 300%,带动加密市场总市值突破 4 万亿美元。但这种暴涨极具迷惑性:其一,价格受技术升级、机构资金流动等因素影响剧烈,2022 年曾因市场恐慌跌至 880 美元,波动性远超传统资产;其二,衍生品市场的连锁反应加剧风险,仅 2025 年 9 月某次上涨中,衍生品空头爆仓就超 3.6 亿美元,普通投资者极易被 “追涨杀跌” 裹挟;其三,所谓 “机构入场” 的利好难以转化为个人收益,持有超 1 万枚 ETH 的 “巨鲸” 持续吸筹,进一步加剧市场操控风险。

更致命的是,ETH 已成为诈骗分子的 “引流工具”。两类骗局最为高发:一是 “MEV 套利机器人骗局”,诈骗分子以 “ChatGPT 生成套利代码,用 ETH 本金日赚 2000 美元” 为噱头,诱导用户通过虚假 Remix 链接部署含后门的智能合约,存入的 ETH 会直接转入骗子钱包,单地址最高获利达 30 ETH,受害者超百人;二是 “高回报投资诈骗”,香港就有 75 岁老人被冒充 “投资专家” 者游说,19 次存入价值 2620 万港元的 ETH 后血本无归,此类案件因交易匿名性难以追赃。这些骗局与 “元宇宙挖矿 APP” 的诱导逻辑如出一辙,均以 “高收益” 包装非法敛财本质。

在我国,参与 ETH 相关活动的合规风险不可规避。尽管 ETH 有明确技术属性,但我国 2021 年 “9・24 通知” 已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,2024 年最高法进一步指出,2021 年 9 月后与虚拟货币相关的民事行为均无效。这意味着:参与 ETH 交易的资金损失需自行承担;通过境外平台交易仍属非法,佛冈县政府风险提示明确,境外平台向境内提供服务同样违规;若涉及帮助他人转移 ETH,还可能因 “帮信罪” 被追究刑责,此前已有用户因出售 ETH 收款导致银行卡冻结。

识别风险需摒弃 “暴富幻想”,严守 “三不原则”:不相信 “ETH 稳赚不赔” 的宣传,高涨幅必然伴随高风险;不点击非官方渠道的套利、投资链接,此类链接多为钓鱼陷阱;不参与任何 ETH 交易活动,牢记虚拟货币交易非法。国家反诈中心 APP 可扫描相关安装包与链接,识别涉诈风险。

综上,ETH 是技术驱动的加密代币,但对境内用户而言,其交易与投资均暗藏致命风险。切勿被市场涨幅或套利噱头诱惑,远离所有 ETH 相关活动,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