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太坊在中国怎么交易?非法本质与风险警示

询问 “以太坊在中国怎么交易”,需首先明确核心结论:以太坊交易在中国属非法金融活动,不存在任何合法合规的交易渠道。无论是通过境内平台、境外平台向境内提供服务,还是私下点对点交易,均已被监管政策明令禁止,参与其中不仅面临财产清零风险,更可能触及法律红线。

以太坊交易的非法属性早已被监管政策明确界定。2021 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清晰指出,以太币等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,虚拟货币兑换、交易撮合等相关业务均属非法金融活动,一律依法取缔。2024 年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明确,参与以太坊等虚拟货币投资交易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由此引发的损失需自行承担。这意味着,即便完成所谓 “交易”,一旦发生资金纠纷,法律也不会予以保护,枞阳县法院就曾驳回一起虚拟货币交易引发的维权诉求,判决损失由原告自行承担。

宣称 “可交易以太坊” 的渠道本质是诈骗陷阱。2025 年此类骗局呈现新特征:一是伪造 “去中心化交易所”,不法分子伪装成 “区块链专家”,诱导下载虚假 APP(如仿冒 AlphaSwap 的平台),先以小额提现建立信任,再通过操控数据恶意爆仓或冻结账户;二是借名人背书行骗,诈骗者伪造马斯克等名人账号,宣称 “发送 0.5-4 枚以太坊可获 5-40 枚返利”,利用粉丝信任骗取资金;三是冒用合规名义,谎称 “获香港金管局授权” 开设 “以太坊跨境交易通道”,骗取高额开户费后失联。这些套路与雷达币的虚假宣传逻辑如出一辙,均以 “可交易” 为诱饵实施敛财。

即便抛开诈骗,参与以太坊交易仍面临三重致命风险。一是法律追责风险,我国《民法典》明确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行为无效,若涉及大额交易或协助他人转移资金,可能涉嫌非法经营、洗钱或帮信罪,此前已有相关判例;二是财产清零风险,境外交易平台无监管约束,2025 年就有平台因资金链断裂卷走用户以太坊资产,受害者维权无门;三是信息泄露风险,注册非法平台需提交身份证、银行卡信息,这些数据极易流入黑灰产,用于精准诈骗或非法信贷。

识别风险需严守 “三不原则”。不相信任何 “以太坊可交易” 的宣传,牢记监管禁令无例外;不下载非官方认证的交易 APP,正规渠道绝无 “去中心化交易” 入口;不参与私下点对点交易,此类行为同样不受法律保护。若发现非法交易宣传,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 APP 举报。

综上,以太坊在中国不存在合法交易渠道,所有 “交易” 说法均暗藏骗局与风险。切勿被 “投资机遇” 诱惑,远离所有虚拟货币交易,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