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询问 “比特币矿机出售” 相关信息,需首先明确核心底线:比特币矿机作为 “挖矿” 专用设备,其交易活动因关联非法金融行为与淘汰类产业,已被我国监管政策全面否定。无论是出售二手矿机还是购买新设备,均面临合同无效、财产受损与法律追责的三重危机,所谓 “合规交易” 实为骗局幌子。
比特币矿机交易的非法属性已被政策与司法实践双重界定。从监管层面看,2021 年国家发改委等 11 部门联合发文,将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列为淘汰类产业,严禁新增项目并加速存量退出,明确对矿机相关项目执行差别电价与断电措施。从司法层面,最高法明确 2021 年 9 月 3 日后订立的矿机交易合同均属无效,因交易违背公序良俗,当事人主张返还财产或赔偿损失的诉求将不被支持。松江法院曾审结一起案件:李先生花费 14 万元购买矿机后发现配件为二手货,因交易目的是 “挖矿” 谋利,法院驳回其 “退一赔三” 的诉求,印证矿机交易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。
“比特币矿机出售” 已成诈骗分子的敛财工具,2025 年骗局呈现精准化特征。一类是 “虚假矿机” 骗局:不法分子在二手平台挂售 “全新高性能矿机”,要求先付 50% 定金,收到款项后发送空包裹或报废设备,随后拉黑失联,与 “虚假喵币兑换” 的钓鱼套路如出一辙。另一类是 “托管挖矿” 陷阱:以 “出售矿机 + 代运营挖矿” 为噱头,宣称 “月收益 20%”,实则将矿机低价转卖后卷款跑路,本质是 “卖设备 + 传销” 的复合型诈骗,与雷达币的庞氏骗局逻辑一致。还有不法分子伪造 “海外矿场资质”,谎称 “矿机可出口洗白”,骗取高额 “报关费” 后失联。
参与矿机出售与购买均面临致命风险。对出售方而言,若明知买方用于 “挖矿” 仍交易,可能因 “帮助他人实施非法行为” 被追责,若涉及批量销售还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。对购买方而言,风险更甚:一是财产无法保障,矿机可能因政策要求被断电停用,且交易纠纷无法通过法律维权;二是遭遇配件欺诈,行业惯例中矿机常用二手或篡改配件,消费者难以举证维权;三是法律风险传导,若使用矿机 “挖矿”,可能因非法获利被追缴,甚至涉嫌洗钱罪。
识别风险需严守 “三不原则”。不相信任何 “矿机合规交易” 的宣传,牢记挖矿属淘汰类产业;不参与矿机买卖或托管,此类交易非骗即非法;不忽视法律后果,交易合同无效且损失自担。若发现矿机出售诈骗,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 APP 举报。
综上,比特币矿机出售绝非普通商品交易,而是暗藏法律危机的非法行为。切勿被 “设备保值”“挖矿收益” 诱惑,远离所有矿机相关活动,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