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下半年,中国稳定币领域迎来里程碑式发展,“监管框架成型、试点场景落地、发展模式明确” 三大核心动态,标志着中国稳定币从理论探索迈入合规实践阶段。从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正式生效到内地离岸试点酝酿,一系列最新进展正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稳定币发展路径,与此前缺乏监管的空气币形成本质区别。
监管体系的全面落地,是中国稳定币领域最关键的最新突破。8 月 1 日,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正式生效,确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,成为中国境内外稳定币合规发展的核心参照。该条例明确三大核心要求:持牌机构需建立稳健储备机制,确保资产高流动性且可按面值赎回;强制履行投资者保护义务,保障持有人的即时赎回权利;建立涵盖反洗钱、风险管理、第三方审计的全流程合规体系,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加密资产标准保持一致。香港金管局同步发布两项监管指引,要求有意申请牌照的机构需在 9 月 30 日前提交申请,未来持牌机构名单将实时公示,彻底改变了此前稳定币领域 “无规可依” 的状态。
试点实践的深化推进,让中国稳定币从制度走向应用。作为首批香港稳定币沙盒参与者,京东币链科技已进入测试第二阶段,其研发的稳定币在跨境支付、投资交易、零售支付三大场景展开实测,实现交易速度从 “天级” 压缩至 “秒级”,跨境支付成本降低超 80%,展现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价值。该稳定币定位为开放式支付基础设施,不仅服务京东海外生态,更面向全球企业提供合规支付解决方案,目前正与香港金管局对接牌照申请细节,有望成为首批持牌发行机构。
“内外结合” 的发展模式构想,为人民币稳定币指明未来方向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提出 “境内离岸 + 境外离岸” 双轨模式:境内可在上海自贸区试点发行人民币稳定币(CNYC),由商业银行、支付机构等发起设立,依托 “电子围网” 技术限定使用范围,储备资产包含人民币现金、短期国债及数字人民币;境外则在香港推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(CNHC)发行,支持 RWA 交易与大宗商品结算,强化香港人民币国际化枢纽地位。两种稳定币将探索互通机制,形成协同发展格局,这一构想与潘功胜行长在陆家嘴论坛强调的 “主动监管与创新协同” 理念高度契合。
中国稳定币的最新进展清晰传递出核心信号:合规是前提,应用是核心,主权保障是根基。从香港的牌照制度到内地的试点探索,中国正以 “制度先行、场景驱动” 的路径,推动稳定币成为 Web3 基建的核心组件。这与 PEP 币等无储备、无监管的骗局形成鲜明对比,更与以太坊、Solana 等公链生态形成互补 —— 稳定币的合规化发展,将为 Web3 项目提供安全的价值流转载体,加速产业融合进程。随着首批持牌机构的诞生与双轨试点的落地,中国稳定币将在全球数字金融竞争中占据关键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