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需明确加密货币交易在我国的法律地位。根据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无论是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,还是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等服务,均被严格禁止。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,同样是违法的。这意味着,任何声称能帮助购买加密货币,尤其是涉及解冻所谓 “冻结账户” 来进行交易的网站,从根源上就违反了我国法律法规。
从风险角度看,这类购买网往往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。许多此类网站可能是钓鱼网站,它们伪装成正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,诱使用户输入个人信息、银行卡号、密码等敏感数据。一旦用户轻信并输入,这些信息就会被不法分子窃取,导致银行卡被盗刷、个人身份信息泄露,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诈骗活动,如冒名贷款、盗刷信用卡等,给用户带来巨大财产损失。例如,部分网站以 “账户解冻需缴纳解冻金” 为由,要求用户转账,用户转账后却发现网站无法登录,钱财也打了水漂。
即便网站并非钓鱼性质,加密货币市场本身的高度波动性也会给投资者带来风险。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剧烈,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涨跌。在这类非正规网站上购买加密货币,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障机制,当价格暴跌时,投资者可能面临无法及时卖出止损的情况,导致资产严重缩水。而且,这些网站不受正规金融监管机构监督,资金流向难以追踪,一旦出现平台跑路、倒闭等情况,投资者的资金将无法追回。
在司法实践中,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,若违背公序良俗,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损失需自行承担;若涉嫌破坏金融秩序、危害金融安全,还将被相关部门依法查处。已有不少案例表明,个人或组织因参与虚拟货币交易,涉及洗钱、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,最终受到法律制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