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比特币挖矿的链条中,“一台矿机一天能挖多少币” 是矿工最关心的问题,而答案始终在算力、挖矿难度与网络环境的动态博弈中浮动。
比特币挖矿的核心逻辑是通过矿机算力竞争区块记账权,成功记账的矿机或矿池将获得区块奖励。目前,每个区块的基础奖励为 6.25 枚比特币(2024 年第四次减半后),但这部分奖励由全网算力共同分配,单台矿机的收益需按算力占比计算。以主流矿机蚂蚁 S19j Pro 为例,其算力约为 104TH/s,而全网算力常年维持在 500EH/s 以上(1EH=1000PH,1PH=1000TH)。简单换算可知,单台 S19j Pro 的算力仅占全网的约 0.00002%,按此比例,理论上每天能获得的比特币约为(6.25×144)×0.00002%≈0.00018 枚,折合人民币不足千元(按 2025 年 7 月比特币价格约 40 万元 / 枚计算)。
但实际收益往往低于理论值。比特币网络每 2016 个区块会自动调整挖矿难度,难度与全网算力正相关 —— 当全网算力增加,难度上升,矿机出块概率降低。例如,2024 年减半后,全网算力从 300EH/s 飙升至 500EH/s 以上,挖矿难度同步上涨 60%,直接导致单台矿机的日收益缩水近四成。此外,矿机运行需消耗大量电力,一台 S19j Pro 的功率约为 3000 瓦,按工业电价 0.3 元 / 度计算,每天电费约 21.6 元,若收益低于电费成本,挖矿便进入 “亏损期”。
不同型号的矿机收益差异显著。老旧矿机如蚂蚁 T17(算力 58TH/s),在当前高难度环境下,日收益仅 0.00009 枚比特币,甚至不足以覆盖电费;而新一代矿机如比特大陆 Antminer S21,凭借 200TH/s 的算力和更低的功耗比(21W/TH),收益能达到 S19j Pro 的 1.8 倍。但高性能矿机的购置成本更高,单台价格超过 2 万元,回本周期常长达 18 个月以上,若比特币价格大幅下跌,回本更是遥不可及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单台矿机独立挖矿的概率极低,多数矿工选择加入矿池,通过算力聚合提升出块概率,再按贡献比例分配收益。矿池通常收取 3%-5% 的手续费,进一步压缩实际收益。此外,矿机的维护成本(如散热、硬件损耗)、网络稳定性、甚至地区电价差异,都会影响最终收益。
从政策与风险角度看,我国已全面禁止虚拟货币挖矿活动,矿机的持有与运行均属违规,相关收益不受法律保护。同时,比特币价格波动剧烈,2022 年曾从 6.9 万美元跌至 1.5 万美元,导致大量矿机因亏损被关停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挖矿不仅收益微薄,还需承担政策、市场、技术等多重风险,实为得不偿失的选择。
一台比特币矿机的日收益,是算力、难度、成本与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在当前环境下,其收益早已告别 “暴利时代”,更多时候是在成本线边缘挣扎。认清挖矿的低收益与高风险,远离虚拟货币相关活动,才是理性选择。